对「箴言式写作」的理解挺到位👍🏻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 ,箴言写作是「缺损的三段论」。

箴言这种写作形式, 最大问题是,它省去了推理(论证)过程, 甚至修辞意义压过了它背后的科学哲学意义。

例如,司马迁曾说。「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」。但是, 没有不了解司马迁时代背景和人生故事的人, 能理解的非常有限。 但因为其「朗朗上口」,总是念念不忘, 但又不知所以然……

箴言这种修辞价值, 很容易让人觉得不明觉厉、高屋建瓴、醍醐灌顶……例如 ,庄子那句,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;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

你可能听不同人对这句话的解读都不一样,甚至有人用这话来贬低别人(抬高自己);但随着你自己三观和知识体系变化(特别是科学哲学)之后,你可能发现, 庄子在映射一个哲学上的「认识论」问题(我们如何知道,我们的感官是靠谱的,分析是靠谱的)。

简而言之, 箴言是一种“半真话”,它对于作者本人意义最大,对思想体系差距远的读者而言,意义最小;

具体到Naval 这样的「超级读书人」来说,我们可能更应该先关注他拼命推荐了什么书,他身后的大师是谁?🧐 //@大华Dahua: 就我所看到的,读后感往往习惯于「摘抄金句」吧,比如:「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寻找,寻找那些最需要你的人,寻找那些最需要你的事情」;「互联网极大拓宽了职业空间,只要找到专长,规模化提供内容,领域再小众也能发展」。 我没看过这本书,单看金句确实觉得有道理有启发,但这是箴言式写作,金句往往高度浓缩,看起来有道理却不等于真理,更何况和个人现状不一定适配。 如果不了解作者经历,或自身经历阅历不足,对金句的理解就容易停留在短期的情绪高潮,以至于读完以后该咋样还咋样。还有一点,书往往只写了结果、结论,但是缺乏过程和方法(这不能苛求这一类书了,只能要求自己通过多读多读,多实践多实践来弥补)个人浅见🥹🥹
Szhans:《纳瓦尔宝典》中文版上市, 看到即友们狂热推荐阅读,翻了翻不少读后感,太多人没搞明白Naval的几个核心概念,有些可惜…… 准备整理一下,这些年来我对他思想体系的理解和他身后的故事,有人感兴趣? 或者,你最感兴趣他的什么观点?
5
1
评论加载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