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诈骗团伙学做业务——
最近经历了“很下本”的一次电信诈骗,我也完整记录了一下被诈骗的流程。
纯说业务,比我见过的大多数产品做得要好。
其实不意外,也是这两天才看到一个数字,才知道电信诈骗比手机市场还大。
电信诈骗一年导致的损失金额是2万亿,是咱们国家2%的GDP。
超出了很多产业。
是整个国内手机市场的2倍以上。
这么个大行业里,早已形成了很成熟的业务方法和逻辑。
为啥说这次诈骗“下本”呢?
因为一般诈骗,初次触达我,也就是发个几分钱的短信、或者打个几毛钱的电话。
这次,是诈骗团伙直接给我发了个快递。
申通。
下本,不仅仅是快递费更贵。
还意味着,他至少买到了我的姓名、手机号和真实地址。
这个信息成本也会更高。
只不过,他获取到的是我几年之前的地址。
所以寄错了地方。
快递员给我打电话,又送到了新地址。
在这个快递里,只有一张纸,写着这么几个内容:
1、这是个教育公司退费。
2、为啥退费呢?教育整改。
3、资金有限,只能为部分学员退费——创造紧迫感,给出快速行动的理由。
4、这个教育机构,叫“华清远见”,名字上蹭“清华”。搞了个公司、给出法人信息和注册资本,展示信任。
5、扫码加QQ就能操作。——为啥是QQ呢?估计是因为实名的关系,QQ比微信,诈骗团伙更好注册。
不过一页纸,好看是不好看。
但是促进转化的要素一应俱全——
第一,有利益点:退费。
第二,有快速行动的理由:先到先得。
第三,有信任:一面蹭大品牌、一面给出更多信息。
第四,给出最低成本的转化路径,让用户可以直接操作:QQ扫码。
而且,快递发单子,自带更强的信任。
比起早已被各种团伙用滥的短信、电话等渠道。
这个历史上用于诈骗更少的、更接近于传统的信件通知的渠道,是自带更强的信任的。
很多时候,渠道选择,就决定了用户第一眼的信任度。
实话说。
看到这个单子第一时间我也迷糊了一下……
谁记得几年前我报过啥教育产品嘛!
特别给的还是个公司名,而不是产品名。
要不是他留的是QQ而非微信,我在这个传单上还真没看出毛病。
我半夜扫码加了QQ。
结果第二天早上9点,才被通过。
看来诈骗团伙福利还不错,半夜至少没人加班。
通过后,就被拉到了一个QQ群里。
群里29个人,我9:20起床,20分钟,已经有上百条信息。
不用说。
肯定群里只有我一个真人。
剩下的都是诈骗团伙操作的机器人,假扮用户说话。
这帮假用户们说啥呢?
1、突然被拉到群里,难免有点儿困惑。
结果群里的假用户们都在聊:“我也是被突然拉进来的。”
先缓解我的焦虑。
2、到底能不能真退钱呢?
假人们在聊:“我就退成功了!我也没想道!这玩意儿得加急办,请假办也划算。”
3、可我实在想不起来自己是咋接触的这个教育机构。
假人们说:“抖音、小红书上看到的,哪哪都是水军、宣传是真好。”
4、那这么有实力,咋还倒闭了呢?
假人们说:“宣传好,可是课真不行呀!”
5、怎么退费呢?
“看群公告。”
群公告里需要下载一个新app。
重新注册一个账号。
6、为啥要重新注册账号呢?我们此前不是应该在这个教育机构早早就注册过吗?
“因为退款是另一个机构承办的,就得重新注册。”
7、新注册还得填好多个人信息,有点担心,怎么办?
“肯定要填呀!就是核对一下,不然哪知道你是不是你!”
8、对绑卡有顾虑呀。
“肯定要绑,不绑怎么打款?”
这个过程做得也很典范:
第一,
希望用户相信的东西,不要直接告诉用户,最好是“让用户自己推理出来”。
所以,在产品页面上说、让官方人员说,你说得再好,也会被怀疑动机。
但是,让其他用户说、我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,会最少怀疑。
当年不少教育公司,转化用户也是同样的套路……
第二,
促使用户走下去,基本就两个动作:
一方面是不断强化动力。
一方面是及时打消顾虑。
怎么打消顾虑呢?
给每个顾虑点一个“必须这么干”的合理理由。
告诉用户“很多人都这么干了”结果也不错,给出他人经验作为参照。
和让用户感知到: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、我会实打实为你考虑。
一个假人还在群里说:“以后干什么事儿都要三思而后行”。
这话从骗子嘴里听到,我也是真没想到……
第三,
很多时候用户的记性没那么好。
可以被舆论重塑。
有意思的是:
在QQ群里,只要我不说话,那些假人们的说话,就无比连贯。
一个接一个,中间间隔也就几秒钟。
但是,只要我说一句话,提个问题。
马上整个群就寂静了……
直到至少一分钟后,聊天才继续,而且直接针对我提出的问题。
这间隔的时间,
我相信是骗子正在打开新的话术文档、准备好复制粘贴的时间。
为了保证执行效率,
他们做到了充分的标准化,大多数工作,只需要骗子们按照文档、复制粘贴即可完成。
我按照群公告操作,就打开了一个下载app的网页。
这个网页,还模拟appStore,给自己写了评分、写了好多好评……
他们还真的做了个app。
下载app之后。
进入到了一个app内的对话框:
有意思的是,这个对话框里的人会和我核实信息,我故意把手机号输错了一位,他还不让我往下操作。
直到所有信息都对上,才能往下走。
诈骗团伙们也还是很小心的。
他们知道:
只有自己主动触及的用户,有更大概率是真实用户。
其他用户,就更可能是来执法、取证的。
这也是我此前做业务时常用的防羊毛思路——
补贴、发红包时,主动找过来的用户,有更多是羊毛党。
而只要限定在我们主动触及的用户范围内,羊毛党比例基本就可控制。
之后,就是在app内要绑卡、要用各种话术骗我输入银行卡密码。
我在绑卡这一步终止了操作。
没办法,再体验下去估计真要损失钱了。
整体体验下来。
有个感觉,其实我所经历的大多数产品,在做转化流程的创造动力、打消顾虑上,在流程的标准化上,都远远没有做到这个诈骗团伙的水平。
也可以理解。
毕竟,
做其他生意,高毛利和高客单,很难同时具备。
只有诈骗,毛利、客单双高。
利益决定了行为。
巨大的收益,决定了诈骗团伙也有为了实现这个收益、拥有快速迭代的强烈动力。
才让诈骗成为了比手机市场更大的大产业。
希望诈骗的问题,可以早日被解决。
最近经历了“很下本”的一次电信诈骗,我也完整记录了一下被诈骗的流程。
纯说业务,比我见过的大多数产品做得要好。
其实不意外,也是这两天才看到一个数字,才知道电信诈骗比手机市场还大。
电信诈骗一年导致的损失金额是2万亿,是咱们国家2%的GDP。
超出了很多产业。
是整个国内手机市场的2倍以上。
这么个大行业里,早已形成了很成熟的业务方法和逻辑。
为啥说这次诈骗“下本”呢?
因为一般诈骗,初次触达我,也就是发个几分钱的短信、或者打个几毛钱的电话。
这次,是诈骗团伙直接给我发了个快递。
申通。
下本,不仅仅是快递费更贵。
还意味着,他至少买到了我的姓名、手机号和真实地址。
这个信息成本也会更高。
只不过,他获取到的是我几年之前的地址。
所以寄错了地方。
快递员给我打电话,又送到了新地址。
在这个快递里,只有一张纸,写着这么几个内容:
1、这是个教育公司退费。
2、为啥退费呢?教育整改。
3、资金有限,只能为部分学员退费——创造紧迫感,给出快速行动的理由。
4、这个教育机构,叫“华清远见”,名字上蹭“清华”。搞了个公司、给出法人信息和注册资本,展示信任。
5、扫码加QQ就能操作。——为啥是QQ呢?估计是因为实名的关系,QQ比微信,诈骗团伙更好注册。
不过一页纸,好看是不好看。
但是促进转化的要素一应俱全——
第一,有利益点:退费。
第二,有快速行动的理由:先到先得。
第三,有信任:一面蹭大品牌、一面给出更多信息。
第四,给出最低成本的转化路径,让用户可以直接操作:QQ扫码。
而且,快递发单子,自带更强的信任。
比起早已被各种团伙用滥的短信、电话等渠道。
这个历史上用于诈骗更少的、更接近于传统的信件通知的渠道,是自带更强的信任的。
很多时候,渠道选择,就决定了用户第一眼的信任度。
实话说。
看到这个单子第一时间我也迷糊了一下……
谁记得几年前我报过啥教育产品嘛!
特别给的还是个公司名,而不是产品名。
要不是他留的是QQ而非微信,我在这个传单上还真没看出毛病。
我半夜扫码加了QQ。
结果第二天早上9点,才被通过。
看来诈骗团伙福利还不错,半夜至少没人加班。
通过后,就被拉到了一个QQ群里。
群里29个人,我9:20起床,20分钟,已经有上百条信息。
不用说。
肯定群里只有我一个真人。
剩下的都是诈骗团伙操作的机器人,假扮用户说话。
这帮假用户们说啥呢?
1、突然被拉到群里,难免有点儿困惑。
结果群里的假用户们都在聊:“我也是被突然拉进来的。”
先缓解我的焦虑。
2、到底能不能真退钱呢?
假人们在聊:“我就退成功了!我也没想道!这玩意儿得加急办,请假办也划算。”
3、可我实在想不起来自己是咋接触的这个教育机构。
假人们说:“抖音、小红书上看到的,哪哪都是水军、宣传是真好。”
4、那这么有实力,咋还倒闭了呢?
假人们说:“宣传好,可是课真不行呀!”
5、怎么退费呢?
“看群公告。”
群公告里需要下载一个新app。
重新注册一个账号。
6、为啥要重新注册账号呢?我们此前不是应该在这个教育机构早早就注册过吗?
“因为退款是另一个机构承办的,就得重新注册。”
7、新注册还得填好多个人信息,有点担心,怎么办?
“肯定要填呀!就是核对一下,不然哪知道你是不是你!”
8、对绑卡有顾虑呀。
“肯定要绑,不绑怎么打款?”
这个过程做得也很典范:
第一,
希望用户相信的东西,不要直接告诉用户,最好是“让用户自己推理出来”。
所以,在产品页面上说、让官方人员说,你说得再好,也会被怀疑动机。
但是,让其他用户说、我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,会最少怀疑。
当年不少教育公司,转化用户也是同样的套路……
第二,
促使用户走下去,基本就两个动作:
一方面是不断强化动力。
一方面是及时打消顾虑。
怎么打消顾虑呢?
给每个顾虑点一个“必须这么干”的合理理由。
告诉用户“很多人都这么干了”结果也不错,给出他人经验作为参照。
和让用户感知到: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、我会实打实为你考虑。
一个假人还在群里说:“以后干什么事儿都要三思而后行”。
这话从骗子嘴里听到,我也是真没想到……
第三,
很多时候用户的记性没那么好。
可以被舆论重塑。
有意思的是:
在QQ群里,只要我不说话,那些假人们的说话,就无比连贯。
一个接一个,中间间隔也就几秒钟。
但是,只要我说一句话,提个问题。
马上整个群就寂静了……
直到至少一分钟后,聊天才继续,而且直接针对我提出的问题。
这间隔的时间,
我相信是骗子正在打开新的话术文档、准备好复制粘贴的时间。
为了保证执行效率,
他们做到了充分的标准化,大多数工作,只需要骗子们按照文档、复制粘贴即可完成。
我按照群公告操作,就打开了一个下载app的网页。
这个网页,还模拟appStore,给自己写了评分、写了好多好评……
他们还真的做了个app。
下载app之后。
进入到了一个app内的对话框:
有意思的是,这个对话框里的人会和我核实信息,我故意把手机号输错了一位,他还不让我往下操作。
直到所有信息都对上,才能往下走。
诈骗团伙们也还是很小心的。
他们知道:
只有自己主动触及的用户,有更大概率是真实用户。
其他用户,就更可能是来执法、取证的。
这也是我此前做业务时常用的防羊毛思路——
补贴、发红包时,主动找过来的用户,有更多是羊毛党。
而只要限定在我们主动触及的用户范围内,羊毛党比例基本就可控制。
之后,就是在app内要绑卡、要用各种话术骗我输入银行卡密码。
我在绑卡这一步终止了操作。
没办法,再体验下去估计真要损失钱了。
整体体验下来。
有个感觉,其实我所经历的大多数产品,在做转化流程的创造动力、打消顾虑上,在流程的标准化上,都远远没有做到这个诈骗团伙的水平。
也可以理解。
毕竟,
做其他生意,高毛利和高客单,很难同时具备。
只有诈骗,毛利、客单双高。
利益决定了行为。
巨大的收益,决定了诈骗团伙也有为了实现这个收益、拥有快速迭代的强烈动力。
才让诈骗成为了比手机市场更大的大产业。
希望诈骗的问题,可以早日被解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