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读了一篇挺有意思的文章,作者是LSE的心理学教授,对于人类意识这种现象有了一些新的理解(文章在aeon点co上,封面图如下)。

文章一开始在讲盲视(blindsight),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些视觉皮层受损的人,虽然自己什么都看不见,但是却可以完成一些必须借助视觉才能完成的任务。盲视现象的存在,有可能是因为人的大脑里有两套视觉系统,较为高级的视觉皮层和较为原始的初级视皮层。当高级视觉系统受损以后,人在主观上就觉得自己看不见了,但由于初级视皮层还在发挥作用,所以在意识层面之外,人类依然是在接收视觉信号并且可以做出反应的。

这两个层级的划分,其实指向了人类感知的一个重要区分:感觉(sensation)和感知(perception)。作者认为感知是我们对外部物理世界的感官输入,比如事物的颜色、温度、硬度等等,而感觉是我们在感知到外部世界时,觉察到自己身体的反应和主观体验,比如红色令人兴奋,比如高温令人恐惧等等。

人类的意识能够赋予简单的外部世界以丰富的主观体验和感受,所以关于人类意识一直以来存在着一个疑难问题:我们的物理大脑是如何创造出超越物理世界的体验的。明明你看到的就是一些简单的物理属性,但为什么你会对这些属性产生比如壮阔、优美、惊恐、温柔等等主观体验。这些体验是哪里来的?

作者认为在进化过程中,一开始生物只需要拥有感知系统,并且对环境做出趋利避害的反应就够了,但是当物种进化到更为复杂的程度后,就不仅仅需要对当下的利害做出反应,也需要有更复杂的记忆和决策体系。

打个比方,你被狗咬了,伤口的疼痛会让你在当下逃离这条狗,这是基于感知的反射式反应。但一个更复杂有效的反应机制是你看到狗的时候,就会注意到自己身体有点紧张和害怕,这样你就可以提前避开狗,而不是被咬了才知道厉害。从生存角度来说,拥有这种认知功能显然是更占优势的。

所以作者认为更为高级的生物实际上是将原始的行为反应内化了。用初级视皮层看见外界的人,只是完成了看见这个行为,但是更高级的视觉皮层还让我们能够感觉到自己是有视觉的,我们正在进行“看见”这个行为,以及当我们看见的时候会有怎样的体验。甚至在我们闭上眼睛,关闭视觉输入的时候,我们依然能在脑海里模拟自己看见了什么的过程。

换个更简单的说法,相比于只能盲视的人,视力健全的人会对自己的视力有一种拥有感(ownership)。只能盲视的人不认为视觉和自己有什么太大关系,但健视的人会赋予视觉特定的主观意义。

文章写到这里就结束了,不过我沿着这个思路往下想,觉得这似乎解释了意识的功能。

人类的感知系统超级复杂,随时都在接收各种感官输入。面对海量数据,我们如何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呢?我们如何知道对这些复杂的信息要分别做出怎样的反应呢?意识有可能就是一种组织、整理和处理这些信息的机制。

比如你看着一片树林,可以看到树叶、树枝、杂草、石头等各种物体,但是你对于树上的红苹果尤为关注。为什么呢?红的颜色,叫做苹果的水果,在其物理属性之上都有一层额外的含义,让我们的身体和情绪产生了不一样的反应,就像是我们的意识帮我们highlight出了万物当中的一个点。

意识让我们感觉到所有的感知都属于自己,是重要的,因此我们才有了价值判断的能力。意识赋予了这个冰冷、无情的宇宙一些有温度。当我们感知到美和伟大的时候,真正了不起的是我们的意识。

所以才有那个很鸡汤的说法:每个人都是个奇迹。确实是,数亿年进化演变到了今天这样,真是不可思议。
评论加载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