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每日一书#
10.13 暗时间
暗时间
这本书,没想到时隔12年还再版了。我读这本书差不多是2012年吧,当时我还在作者的Google群组里面,现在来写笔记也算是不一样的体验。 这本书是作者博客文章的一些精选,主要是关于心智模式,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等内容。
什么是暗时间
暗时间其实就是有人比其他人想得多,想的事也比别人多,别人没思考的时候,他在思考。这个时间就是作者说的暗时间,总结来说,大脑有效运转的时间就是暗时间。
作者在书中总结了,影响我们利用时间的主要有三个原因:
- 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的作战
- 工作时间的切换
- 为自己找理由
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
作者把大脑分为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。
例子: 在玻璃栈道上,走过去的人几乎没有腿软的,人家明明告诉了你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玻璃,很安全。接受很安全的是理智大脑。而你感觉到害怕,怕危险,这就是情感大脑。
在生活中,会遇到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打架的情况,这种情况的结果往往就是你的理智大脑输给了你的情感大脑,最后让你腿软得站不起来了。
状态切换时间
作者认为,我们的大脑在一件事情和另一件事情间切换的时候是需要时间的。换句话说,我们去工作是需要状态的,而且进入状态也需要时间。
其实这个已经是常识了,很多人说我切换状态很快,但是你仔细想一想,如果你在写一篇文章或者说看一本书,把这个文章丢了十几分钟,回来的时候你就真的能像丢下之前一样拿笔就写吗?
再比如你看的那本书,你回来的时候,是不是需要回忆一下再接着往下看吗?这些都是切换工作的时间,这些时间都偷偷地消耗了我们很多有用的时间。
同样一份工作,为什么有的人做得快,有的人做得慢呢?就是因为有的人保持工作状态的时间较长,但有的人干一会儿就得做点别的缓和一下,吃吃东西,刷刷微博,看起来这个休息的时间不长,但是在暗中消耗的时间却非常多。
固有偏见
影响我们时间的还有最后一个问题,那就是偏见,其实就是找理由。
例子:你在工作没有做完的时候实在不想做了,是不是立马你的脑袋里就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突然就蹦出来了,比方说我最近身体不好,还是要早点休息的,一直这么工作也没有效率,要不然我们看个电影缓解一下吧。这其实可能是你的大脑在骗你。
我们的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在很多问题上都会打得不可开交,但是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大脑,所以说如果哪一方胜利之后,整个大脑就会合起来为胜利的一方服务。
最后归根就是,我们的情感大脑最终在打架的时候战胜了我们的理智大脑,不管是短时间的战胜还是长时间的战胜,围绕整个战斗的都是我们浪费时间的原因。
打赢情感大脑
在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交战的时候,你需要多支持一下理智大脑,遇到一些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强迫自己坚持下去。
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几个方法:
1. 给自己设立一个进度条。
每完成一些内容就能让自己的进度有明显的进程,马上你就会对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。
2. 减少任务切换。
作者提出,如果你长时间要对需要做的事情保持专注,说不定在意外的时间,解决方案也会自己出现。
3. 减少切换状态的预热阶段。
现实的情况我们都想在工作中尽量不去切换,我们总是有打断我们的事情,这个是需要利用位置、颜色、时间等等其他的相同情况,帮助恢复预热状态。这样可以更快地激活自己的状态,最少会比平时更快地进入状态。
4. 自己动手,坚持下去。
作者提到,有时候我们在遇到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的时候,会不由自主地决定不干了。但是,如果你坚持下去,时间久了你就不仅仅做事的时候快了很多,同时能做的事会远远超过你现在自己能做的事情。这就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好处,困难的路越走越简单。
5. 把你的想法写下来。
你在长时间的保持自己工作状态的时候,很多灵感和创意不自觉地会自己蹦出来,而这种时候可能也不适合你马上去处理这些灵感和创意,所以说你得先把这些灵感和创意记下来
书中的一些观点和《思考,快与慢》是类似的,里面的方法都挺适合人去实践。包括作者写了8年博客,才会有这本书,这也是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的另一种实践。
10.13 暗时间
暗时间
这本书,没想到时隔12年还再版了。我读这本书差不多是2012年吧,当时我还在作者的Google群组里面,现在来写笔记也算是不一样的体验。 这本书是作者博客文章的一些精选,主要是关于心智模式,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等内容。
什么是暗时间
暗时间其实就是有人比其他人想得多,想的事也比别人多,别人没思考的时候,他在思考。这个时间就是作者说的暗时间,总结来说,大脑有效运转的时间就是暗时间。
作者在书中总结了,影响我们利用时间的主要有三个原因:
- 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的作战
- 工作时间的切换
- 为自己找理由
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
作者把大脑分为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。
例子: 在玻璃栈道上,走过去的人几乎没有腿软的,人家明明告诉了你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玻璃,很安全。接受很安全的是理智大脑。而你感觉到害怕,怕危险,这就是情感大脑。
在生活中,会遇到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打架的情况,这种情况的结果往往就是你的理智大脑输给了你的情感大脑,最后让你腿软得站不起来了。
状态切换时间
作者认为,我们的大脑在一件事情和另一件事情间切换的时候是需要时间的。换句话说,我们去工作是需要状态的,而且进入状态也需要时间。
其实这个已经是常识了,很多人说我切换状态很快,但是你仔细想一想,如果你在写一篇文章或者说看一本书,把这个文章丢了十几分钟,回来的时候你就真的能像丢下之前一样拿笔就写吗?
再比如你看的那本书,你回来的时候,是不是需要回忆一下再接着往下看吗?这些都是切换工作的时间,这些时间都偷偷地消耗了我们很多有用的时间。
同样一份工作,为什么有的人做得快,有的人做得慢呢?就是因为有的人保持工作状态的时间较长,但有的人干一会儿就得做点别的缓和一下,吃吃东西,刷刷微博,看起来这个休息的时间不长,但是在暗中消耗的时间却非常多。
固有偏见
影响我们时间的还有最后一个问题,那就是偏见,其实就是找理由。
例子:你在工作没有做完的时候实在不想做了,是不是立马你的脑袋里就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突然就蹦出来了,比方说我最近身体不好,还是要早点休息的,一直这么工作也没有效率,要不然我们看个电影缓解一下吧。这其实可能是你的大脑在骗你。
我们的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在很多问题上都会打得不可开交,但是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大脑,所以说如果哪一方胜利之后,整个大脑就会合起来为胜利的一方服务。
最后归根就是,我们的情感大脑最终在打架的时候战胜了我们的理智大脑,不管是短时间的战胜还是长时间的战胜,围绕整个战斗的都是我们浪费时间的原因。
打赢情感大脑
在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交战的时候,你需要多支持一下理智大脑,遇到一些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强迫自己坚持下去。
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几个方法:
1. 给自己设立一个进度条。
每完成一些内容就能让自己的进度有明显的进程,马上你就会对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。
2. 减少任务切换。
作者提出,如果你长时间要对需要做的事情保持专注,说不定在意外的时间,解决方案也会自己出现。
3. 减少切换状态的预热阶段。
现实的情况我们都想在工作中尽量不去切换,我们总是有打断我们的事情,这个是需要利用位置、颜色、时间等等其他的相同情况,帮助恢复预热状态。这样可以更快地激活自己的状态,最少会比平时更快地进入状态。
4. 自己动手,坚持下去。
作者提到,有时候我们在遇到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的时候,会不由自主地决定不干了。但是,如果你坚持下去,时间久了你就不仅仅做事的时候快了很多,同时能做的事会远远超过你现在自己能做的事情。这就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好处,困难的路越走越简单。
5. 把你的想法写下来。
你在长时间的保持自己工作状态的时候,很多灵感和创意不自觉地会自己蹦出来,而这种时候可能也不适合你马上去处理这些灵感和创意,所以说你得先把这些灵感和创意记下来
书中的一些观点和《思考,快与慢》是类似的,里面的方法都挺适合人去实践。包括作者写了8年博客,才会有这本书,这也是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的另一种实践。